中医学院把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融入“三全育人”工作中
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,中医学院党总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充分利用作为教育部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,坚持把“三全育人”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,促进主题教育和“三全育人”双融合、双促进。
一是全员育人上抓好党团共建这个重点。建立“以学院为重点、以班级为基础、以宿舍为依托、以党员为骨干”的全方位立体化育人工作格局。在全院范围内全面开展“师生结对共建党支部”活动,组织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为共建支部。教工党员开展“一二三”活动,即与学生党员每月共同学习一小时,每学期给学生讲两堂党课,每年作为三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的入党介绍人。加强党团共建,党总支、党支部与团支部同规划、同部署,形成党建带团建、团建促党建、党团共建的工作格局。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团支部、进团课、进社团、进网络。深化“网上共青团”建设,做好网上思想引领工作。深入推进团中央“青年大学习”行动,确保每名团员青年和共青团干部按时完成学习任务,提升共青团思想理论水平。积极发挥教研室和专业老师作用,建立基于个性化发展的师生精准助导系统,把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党建、教学、科研、人才培养、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中,深入推进教育部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试点工作。
二是全方位育人上强化中医药课程思政这个关键。“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”是中医学院申报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特色。学院依托于中医药文化和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,高度重视课程育人和文化育人,在学风引领和思想引导工作中,将“大医精诚”“医乃仁术”精神融入到课程教育中。实施中医药课程思政工程,建立“中医药课程思政研究中心”,打造“中医药学课程思政地图”,选树一批“学科育人示范课程”,完善中医药课程体系,充分发挥中医药专业课的育人功能,充分挖掘和用好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,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,建立中医药思政教育资源库,促进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,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,探讨建立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模式,打造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中医药课程思政品牌。如《心病辨证》,通过心脉痹阻证的系统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中医证候辨识的严谨性、科学性,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医学在理解和防治疾病中的优势,增强对中医学的自信心,鼓励学生学好辨证的基本功,以努力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为根本目标,以为健康中国大战略贡献自己力量为历史使命;《伤寒论》概况述要,通过历代名医名家对《伤寒论》的学习、应用和重视,使学生对《伤寒论》至今1800多年以来的灿烂学术文化形成自豪感,并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,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和愉悦感;《中国医学史》,到中医药博物馆授课,带领学生沉浸领略中医药博大精深的历史和名家的高尚医德。
三是全过程育人上解决实习学生党员管理这个难题。学院立足育人工作实际,针对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,流动党员数量大、分散广、流动时间长、频率高、党龄短、思想活跃等特点,着力解决实习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地域分散、思想重视程度不够、组织存在感与归属感弱化、流入地党组织不健全等问题,成立了“辅导员党课巡讲团”,开展“辅导员送党课进实习基地”等活动,积极与实习基地各级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。同时以微信、QQ等为载体,建立实习学生网上党员活动室,确保“党员流动到哪里,组织覆盖到哪里,活动开展到哪里,作用发挥到哪里”。